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鄧浪 范質惠)每一個涉企案件都是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驗證。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因其專業性、牽涉面廣、執行難度大,往往成為檢驗執行力的“試金石”。近日,申請執行人長沙市某公司與幾名農民工專程來到赫山區法院,將兩面錦旗送到益陽市赫山區法院執行局局長孫黎麗手中,以感謝法院高效化解了一起長達數年的工程款糾紛案件,實現了企業紓困與民生保障的“雙贏”。
2015年1月,長沙市某公司與湖南某公司產業園簽訂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承建湖南某公司產業園研發及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并將部分勞務分包給十幾個農民工班組。2016年,工程因故被迫停工。經結算,湖南某公司尚欠長沙市某公司工程款678萬余元及停工損失114萬元。由于湖南某公司遲遲未支付工程款,長沙市某公司無奈將湖南某公司訴至法院。案件經一審、二審,最終判決湖南某公司支付長沙市某公司各款項合計790余萬元及相應利息。判決生效后,湖南某公司未履行付款義務,長沙市某公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與此同時,由于款項長期未支付,長沙市某公司無力向農民工班組及材料商兌付欠款,于是,農民工班組及材料商相繼將長沙市某公司訴至法院,該系列案件陸續進入執行程序。
赫山區法院執行局受理該系列案件后,發現這些案件具有高度的關聯性,涉及一家發包企業、一家承包企業、十幾個農民工班組和多家材料供貨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響企業生存和民生保障。經深入調查,執行法官發現湖南某公司未付款的根源在于其國有土地及地上建筑物補償款一直未到位,益陽市某企業作為補償主體,因資金周轉問題一直未能支付剩余補償款,湖南某公司已另案提起訴訟,案件正在審理中。面對這一復雜局面,執行法官秉持“保企業、穩民生、促履行”的理念,將執行突破口對準債務源頭,依法向益陽市某企業送達協助執行文書,扣留、提取湖南某公司應得的補償款。經執行法官多次上門協調,釋明法律責任和民生優先原則,益陽市某企業克服困難,將相關補償款支付到位。
執行法官在與各申請執行人溝通協調后制定了“分層清償、分類執行”的工作方案:對標的小、家庭困難的農民工,建立“綠色通道”確??铐梼炏茸泐~發放;其次將款項按比例兌付其他農民工班組及材料商,助力產業鏈穩定;最后將剩余資金兌付給長沙市某公司。通過該方案的實施,截至2025年7月7日,所有執行款項已全部精準發放,執行完畢首執案件15件、恢復執行案件4件,各方均十分滿意。
責編:楊紹銀
一審:楊紹銀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